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,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人,他们如璀璨星辰,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。而我的师傅张宝琴对我来说便是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引路人。
在实验室的方寸天地里,我曾经与LIMS的“磨合”充满波折,而师傅总能用温柔与关怀,将失误化作成长的养分。
最让我难忘的,是那段与LIMS“较劲”的日子。做完化验后,开始上数,我总因为粗心大意,不是将95%的馏出温度上成残留量,就是填反数据,有落上项目的时候,也有将两个样品上反的时候,可以说真是天天都犯错,错错不一样。面对我频繁的失误,每次都是师傅审核时帮我修改的,从未有过一丝不耐烦,反而笑着说:“数据录入就像给实验结果‘安家’,刚开始找不准‘门牌号’很正常,多练就稳当了!”他不仅手把手教我核对数据的小技巧,还经常帮我检查是否有错上、漏上的项目。那些因自责低落的时刻,都在师傅的开导中化作了继续前行的动力。
我想,这就是师徒传承最美好的模样——不是苛责失误,而是用耐心与智慧,把每一次错误都变成进步的契机。
化验工作的意外,也总能让我感受到师傅细致入微的关怀。记得有次移取油品时,我不慎碰倒量筒,玻璃碎片四溅。正当我慌乱无措时,师傅第一时间冲过来,抓着我的手仔细查看:“没划伤吧?”确认我安然无恙后,她才松了口气,随即递来扫帚,和我一起清理碎片。收拾完还不忘打趣:“这玻璃器皿‘罢工’了,咱们得给它‘办个退役仪式’!”轻松的话语,瞬间驱散了我的紧张。
还有一次贫富夜硫化氢滴定中,最终数值与过往数据偏差明显,我握着计算的结果的指尖发凉,心里满是自我怀疑:是不是哪个环节疏忽了?要不要推翻重来?师傅默默复查后,接过结果,仔仔细细重新计算。他抬头笑着说:"别怀疑,咱们每一步都按规程来的,这就是最真实的结果。做多少就报多少,相信自己的劳动成果!" 师傅的话如同一束光,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。那一刻我明白,专业底气源于规范操作,而师傅给予的信任,是我最坚实的后盾。
化验室里的安全细节,更是被师傅时刻放在心上。师傅经常会叮嘱我:“防毒面具的密封阀再检查一遍”、“防护手套要扣紧袖口”。这些看似琐碎的提醒,如今想来,都是她默默守护我们的“安全铠甲”。
在师傅身上,我学到的不仅是严谨的实验技术,更是一份对他人的关怀与包容。那些温暖的瞬间,早已刻进我的心底,让我明白:成长路上,总有人愿意用爱为你托底,陪你把每一次失误,都变成更好的自己。
这里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满是平凡日常里的动人瞬间。那些被耐心纠正的失误、被及时关心的意外、被反复叮嘱的安全细节,拼凑出一段关于传承与温暖的师徒篇章。今天,我想把这些珍藏于心的故事讲给你听,也想借此致敬每一位在岗位上默默奉献、点亮他人成长之路的“引路人”。(程海虹)